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附录 内线战略与外线战略/历史概略图(1 / 2)



内线



帝国军的战略环境



帝国的国境情况,让他们不得不将邻国全都视为潜在假想敌。背负着多方面的防线,不得不将兵力逐渐分散到各个方面部署,导致各地区的兵力比落于劣势。



因此所采用的国防基本战略,就是机动运用本国握有的主战力,将敌人各个击破。



这即是所谓的「内线战略」。



帝国军的内线战略



〔参照上图〕



也就是不断将敌人各个击破,夺取胜利的作战。



确保局部地区的压倒性优势,同时避免其他方面的致命性损耗。



基本原则就是像这样重复数次决战,藉由在各方面获得胜利来击退来犯敌军。



内线的关键



即是帝国军主力部队的速度与打击能力。只要能迅速并且俐落地,在四面攻来的敌军形成完全包围之前各个击破,就是帝国的胜利。要是动作不够迅速,就是帝国的败北。



外线



邻近国家的战略环境



在一对一交战下,帝国实在太过强大,所以采用多面作战。



由于帝国负担多方面防线,形成不得不将兵力逐渐分散到各方面的状况。因此主要的战略目的,即是迅速击破单一地区的兵力比落于劣势的帝国防线。



要求在帝国的增援抵达前,分别击破各个防线。这就是所谓的「外线战略」。



邻近国家的外线战略



〔参照上图〕



以整体来讲高于帝国的数量优势,在各地区进行压制。



抢在帝国军本队将邻近国家的部队各个击破之前,分头逐一击破帝国的各个防卫部队。



并且在最后决战之时,包围歼灭敌军的作战。



外线的关键



即是帝国军防线能持续作战的时间与邻近国家的攻击力。只要能迅速击溃帝国军防线,就能议邻近国家获得优势。相反地,要是被帝国军挡住攻势,



邻近国家的部队在各方面的友军抵达前,率先遭到赶来增援的帝国军主力部队击破的危险性就相当大。



历史概略图



第一年



⑴协约联合军开始武装郊游。



⑵帝国军北方方面军开始迎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