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节(1 / 2)





  崔红抿着嘴笑,“湘湘,我记得你最喜欢吃这一口了,早上出去捡柴火的时候恰好碰到一些就拔回来了,炒个鸡蛋你肯定喜欢吃。”

  看着绿油油的荠菜,秦湘意味深长的笑了起来,“我的确挺喜欢的。”

  但她喜欢荠菜不是在刚结婚的时候,而是在多年之后。那时候王家改换门庭成了城里人,很少回乡下了,想吃口鲜嫩的荠菜都难。秦湘偶然吃了一次,念念不忘。

  没想到这会儿又看见了,崔红无知无觉,还对她的神色有些疑惑,却也没多想,篮子就被秦湘接了过去,“崔红,谢谢你,我最喜欢这一口了。”

  崔红松了口气,“你喜欢就好,”见着旁边放着一个网兜,里头有些点心,便随口问道,“你们这是送年礼去?”

  秦湘点头,突然道,“对了,你们也没回去吧,要不一起?”

  崔红一愣,眼睛飞快的瞟了一眼王俊生,道,“行,那你等我一会儿,我回去拿东西。”

  回娘家送年礼的东西是王青山早就准备好的,原本是打算等王青山回来再去,可崔红却等不急了,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王俊生突然就不理她了。

  她无法接受,也不能容许这样的事发生,她总得找机会靠近王俊生才行。

  王俊生见崔红回家拿东西去了,有些不高兴,皱眉问秦湘,“我们两人回娘家,让她一起干什么?”

  秦湘不在意道,“不管在娘家还是在婆家,我家和她家都是邻居,一起回去挺好,路上也能照应她一样,好歹她也是你侄媳妇儿啊。”

  说着她便收拾东西了,王俊生跟着进去问道,“湘湘,那封信……”

  “那封信我收起来了。”秦湘看他,“你该不会想拿回去继续看看吧。”

  “没有。”王俊生慌忙转过身去,“我就是随口问问。”

  秦湘便没再说话,等崔红来了,这才道,“走吧。”

  王家有自行车,原本王俊生驮着秦湘正合适,但多了一个崔红就不行了。

  于是便把两家的东西都挂在车把上王俊生推着,秦湘和崔红并肩一起走着。

  王俊生有些不安,不知道崔红到底什么意思,担心崔红乱说,又担心秦湘看出什么来,便说,“湘湘,你累不累,要不要坐后面休息会儿?”

  “我不累。”秦湘看向崔红,“你累吗?你身子骨没我强壮,你上去坐会儿吧。”

  王俊生顿时后悔,看向崔红,期盼崔红拒绝,结果崔红不好意思的搅着衣襟,“这不太好吧。”

  秦湘大度道,“没什么不好的,我们轮流坐好了,你先坐。”

  王俊生不明白秦湘为什么要这样,难道是发现什么了?他咬牙表达不满,“湘湘。”

  秦湘笑,“你不会这么小心眼吧,我和崔红可是最好的朋友,你们又都在眼皮子底下怕什么,就是普通朋友也该相互帮助。”

  王俊生不赞同,崔红垂着头,听着王俊生和秦湘的对话,心痛如刀搅,就是这样的感觉,凭什么呢。

  凭什么她就不能得到幸福呢?

  崔红最终还是坐上了王俊生自行车的后座,她看着眼前的男人,垂眸掩下心中的不甘,趁着秦湘弯腰系鞋带落后一点儿的时候,她小声道,“谢谢你,俊生哥。”

  她一顿,又迅速的说,“俊生哥,我会永远爱你的。”

  一个爱字,让王俊生的后背陡然僵住。

  第17章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秦湘在一边跟着,越发的肯定这两人有什么事儿瞒着她了。

  虽然她觉得王青山可怜,但她也没有高尚到就此拆散这俩,尤其崔红可能是最先动手的那个,那她就更不可能这时候去通知王青山了。

  半路上崔红要下来换秦湘上去,秦湘摇头,“算了,看你脸白的,这身子骨可不成,得好好养养,你坐着吧,我走着就行,不觉得累。”

  崔红小声道,“这样让人看见不好。”

  “没事儿,我跟着别人能说什么,大不了到了村口你在下来就行了。”

  王俊生看向秦湘,不赞同道,“湘湘。”

  秦湘嗯了一声仍旧不以为意,崔红叹了口气,“麻烦你了三叔。”

  这话声音大了些,却是喊的王家的辈分。

  王俊生非但不觉得放心,反而有些慌张。他不敢对视秦湘的眼睛,也不敢去看崔红,生怕看出什么不一样的情绪让秦湘发现。

  快到村口时崔红要下来,却不想正碰见秦湘的二婶儿,秦湘二婶庞秀菊目光扫过崔红,又看了眼王俊生,忍不住皱眉。秦湘忙过去跟二婶打了招呼。

  庞秀菊觉得自己多想了,以前的时候秦湘和崔红关系就好,她笑道,“你们这是回来送年礼?”

  秦湘点头,庞秀菊又问崔红,“崔红,你男人呢?你怎么跟着湘湘他们一起回来了。”

  崔红咬了咬唇说,“我男人还在县里没回来,我担心我妈等的急就先过来了。”

  庞秀菊还有事儿,和秦湘念叨两句也就走了。

  三人一进村就碰见不少人,今天回娘家送年礼的人并不少。

  秦湘和崔红当年也是村里的名人,一路走来打招呼的可真不在少数。别管私下里怎么说,但明面上却客客气气的说着话。

  到了秦家门口的时候崔红拿下自己的礼品跟秦湘告别,“下午我自己回去就成。”

  秦湘道,“没事儿,一起。”

  崔红抿了抿唇看向王俊生,见王俊生不看她,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好,多亏了你了湘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