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248节(1 / 2)





  秦始皇转头吩咐:“扶苏,买下来。”

  唐太宗时期

  虽然没有提到大唐的水灾发生了多少次,但从后世几个朝代的情况看,想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李世民吩咐褚遂良买下这本书,轻声一叹,“之前的书中提到过如何预防蝗灾,如今又言水灾可控,那旱灾又当如何?”

  若是年年风调雨顺,没有灾情,何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杜如晦:“天幕既然提到了水、旱、虫、饥荒四灾,说不定待会也有旱灾的预防办法。”只要没有水灾、旱灾、虫灾,自然不会有饥荒。

  武周时期

  武则天挑了挑眉,“婉儿,天幕这次的书不一般啊。”

  上官婉儿点点头,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书。”

  谁知武则天摇了摇头,“朕不是说这个,朕是说这才第二本,哦不对,第三本书,天幕就卖出这等好书,只怕后面还有不少。”

  按照往常的规律,压轴的书才是最有用的。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听到232这个数字眼前一黑,大宋总共才多少年啊,就发生了这么多次水灾,还河堤决口54次,是天幕列举出来的朝代中最多的。

  人家清朝四百多次水灾才河堤决口15次,大宋怎么决口这么多次?

  难道是清朝的治水技术比较先进?

  是了,大宋之后的朝代河堤决口次数都比大宋少,后世就更不用说了,天幕出现几年就没听她说过后世有什么天灾。

  要么是没有,要么是后世赈灾及时,处理得当。

  不过也是,后世有天上飞的飞机,水里游的游轮,地上开的汽车,速度比起马车来快多了,又有那么多高产粮食,衣食无忧的,救灾及时也不足为奇。

  洪武时期

  朱元璋瞪大眼睛:“大明国祚才276年,就有278次水灾,那不是年年有水灾?”

  想到元末天灾不断,地里颗粒无收,遍地尸殍的场面,朱元璋心里一寒,“买,这本书一定要买下。”

  【有宝贝提到水灾解决了,那旱灾呢?毕竟古代又做不到人工降雨。别急,这不就来了嘛。

  看看这是什么——《土法农村水电站》,这可是建国时候的神书,不过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它过时了,我们现在看觉得不过如此,但放在古代,它就是一本神书。

  那个时代的书都有经典语录,这本也不例外,开篇就是管理员的语录,上面写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备战,备荒,为人民。

  ……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以前小的时候不能理解这些语录,现在再看这些语录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管理员的伟大、魅力就在于此。

  一不小心又扯远了,来我们上链接,这是穿越神书,有写作需求,或者想了解那个时代的宝贝可以点小黄车购买,分上下两册,售价38.8。

  因为书籍比较老,是油印印刷的,字迹没有那么清晰,不过不影响阅读。介意的宝贝勿拍。】

  洪武时期

  当年靠着“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的战略最终建立大明,成为皇帝的朱元璋沉默了:“……”

  这是内涵他呢?还是在内涵他呢?

  朱棣见朱元璋脸色忽红忽青,急了,“父皇,这本书和之前的书不一样,它限量啊!再不买就没了。”

  朱元璋回过神,一边下令,“快买,快买。”一边心里嘀咕,怎么一会儿不限量,一会限量,天幕在搞什么鬼。

  第182章 一百八十二

  大秦

  秦始皇听到“旱灾”“人工降雨”的字眼眼睛一亮, 后世居然连旱灾都有办法解决。

  紧接着就看到顾清瑜举起一本封面有些陈旧的书,名字叫《土法农村水电站》,想到之前那几本带“土法”的小册子, 秦始皇眼睛更亮了,转头向吩咐人抢。

  这书又旧又破, 肯定很便宜,便宜书抢的人多,得多安排几个人抢。

  正考虑让谁抢呢,墨子跳了出来,眼巴巴道:“陛下, 这本书有大用。物理书里有提到过水电站可以新建一种防止洪涝和减少灾害的保障体系,从而进一步完善水灾旱灾带来的危害提升其防御能力[1]。”

  最关键的是水电站还能将水能转换为电能。

  他最最最想研究的电。

  快抢啊陛下!!

  秦始皇看了一眼虽瘦不少,但精神抖擞的墨子,嘴角不由抽了抽,“既然你想要, 那便买吧。”

  墨子:“??”

  墨子急了:“陛下, 臣担心余额不够。”

  秦始皇:“不会, 这书又破又旧, 定是二手书, 天幕的二手书都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