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231节(2 / 2)


  武三思听了非但没有露出笑容, 反而是不悦地瞪了拍马屁的人一眼。

  他有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天幕提起他可不见得是好事。

  而且天幕人人都能看见,都能看懂,又不受控制, 他怕还来不及,可不想被天幕点名。

  ***

  大秦

  李斯:“……”累了,毁灭吧。

  这是能说的吗?就算胡亥不正常,也不能由他说出来。

  还有什么只要新主正常,都能在他的辅佐下坐稳天下,国力整整日上。这不是把他架在火上烤吗?

  就算真有这本事也不能说出来啊,让陛下听见可不就觉得他恃功而骄,仗着自己立过功,便不将下一任国君放在眼里。

  这还了得?

  李斯出列,诚惶诚恐向秦始皇解释,“陛下,臣绝无此心。”

  秦始皇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便挥手让他退下。

  搞得李斯心里更加慌乱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是相信他,还是不相信他?

  其实秦始皇只是惊叹武则天的宰相数量,没空管李斯。

  宰相和丞相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实则相差甚多。丞相向来只有一人,他立左右丞相是因为天下统一后政务繁重,一个丞相已经不够用了,所以设左右丞相。

  书中的阎王特意解释唐朝的宰相是群相制,三省长官和副长官都算宰相,也就是说唐朝之前并非群相制。

  诚然大唐疆域甚广,两个丞相也未必够用,可在大唐之前为何没有采用多相制?

  定是用多相制分化丞相权力!

  秦始皇:有点意思。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冷笑:“呵,合着就朕这里没人愿意来?”秦始皇和李世民那里都是抢着去,连考试都安排上了,就他这里没人愿意来。

  凭什么?

  他不服!

  “陛下莫慌,”霍去病劝道:“武则天那里也没人去。”七十七个宰相,哪怕是多相制,总不能一次十几个宰相吧?

  依他看最多也就四五个,在位二十一年,换了十五批宰相,平均一两年就要换一次,这可比陛下频繁多了。

  陛下这里都不愿意,武则天那里就更没人去了。

  刘彻:“……”完全没被安慰到。

  不过……群相制倒是有点意思,分化丞相的权力,这样他就不用太过担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

  【除了狄仁杰外,女皇的其他大臣也挺出名,比如上官婉儿,历史上唯一一位巾帼女相;还有姚崇、宋璟也是女皇一手提拔的,两人深受女皇赏识。

  姚崇第一次拜相就是在武周朝,宋璟也是因为率性刚正而被女皇重用。只可惜姚崇因为得罪男宠张易之而被贬,宋璟因为得罪武三思而被排挤。

  两人虽然是女皇提拔的,但却是在玄宗时期大放异彩,可以说李隆基的开元盛世离不开两位名相的辅佐。

  因此后世也将姚崇、宋璟与唐太宗时期的房玄龄、杜如晦合称唐朝四大贤相。

  总的来说女皇有识人之明,用人之才,也有容人之量。在女皇手下干活,只要你有才,没有二心,肯定能名扬天下。

  比如狄仁杰,狄仁杰一生刚直不阿,知人善任,为唐王朝连连举荐德才兼备的良臣,政绩颇丰,被朝野公认为“唐祚送俊之臣”,有“北斗之南一人而已”之誉,享有“东方福尔摩斯”的美誉。

  为什么说要没有二心呢?因为武周朝堂上的大臣很多都效忠与大唐,他们并不认可武周政权,始终不能完全为女皇所用,甚至还会使绊子。

  这种情况下女皇也不敢全信他们,于是任用武家人和酷吏,后面还有张昌宗、张易之等男宠。这些人就是靠裙带上位,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人是为了利禄什么都干得出来,陷害打压忠臣都是常有的事。

  以来俊臣为代表的酷吏也是如此。

  当时的朝堂风气并不好,有学之士也没有发展的舞台,相比太宗高宗时期的吏治清正确实差得有点多。虽然弊端不小,但富贵险中求。要是在武周朝干好了,名流千古不在话下。

  毕竟女皇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家喻户晓的程度比起一般皇帝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阎王给众人解释完,见众鬼面面相觑,只有三三两两站了出来。

  众鬼心想:开什么玩笑,武周的朝堂是这么好混的吗?光是外戚和酷吏就够吃一壶了,更别说错综复杂的宗室关系。

  武周朝,不是说行得端做得正就没事的,就算才如狄仁杰又如何?不还是被酷吏来俊臣诬告谋反,多职下狱?

  阎王:真的没人吗?没人的话之后就要强制安排了。】

  武周时期

  武则天脸色沉了下来,皱着眉头看向天幕,虽说都是真的,但听着怎么这么不得劲?

  她若不用武家人和酷吏根本掌不了权,若是重头来过,她也只能选择这条路。

  武则天心中长叹一声,她不是不知用酷吏会让朝野上下不安,也不是不知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没有才干,根本担当不起重任,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因为血缘武家天然就站在她这边,也只能站在她这边,是她能为数不多能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