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208节(1 / 2)





  投降后朱元璋始终忘不了绝望自尽的陈硕真,但此时的朱元璋并不知道那股复杂的情绪是什么。

  他投降唐军后,绞尽脑汁想建功立业,掌握兵权,只有执掌兵权才能颠覆李唐基业。

  然而身处不灭个国,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的唐初,朱元璋注定要失望了。

  唐初,武德充沛,根本不缺武将。前有李靖、李勣、秦琼、尉迟恭、程知节、柴绍、侯君集、薛万彻、李道宗;后有薛仁贵、苏定方、裴行俭、李谨行、王方翼……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史书都懒得给他立传,苏定方灭西突厥、葱岭三国和百济,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侯君集灭吐谷浑、高昌,这放到其他朝代属于很大的功勋,但是在大唐还真不算什么。

  无论是王玄策、苏定方还是侯君集在大唐的名将排行榜上都不是很出名。

  苏定方在演义中被黑成反派,侯君集因为谋反还算有点名声,王玄策就根本没怎么听说过。

  朱元璋想在大唐的武将堆里混出名头,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唐太宗时期

  被念道名字的武将们嘴角都快咧开了,他们大唐竞争就是这么激烈,没点本事哪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啊。

  李世民点头如捣蒜,脸上写满了骄傲,他的大唐武德就是这么的充沛,缺什么也不可能会缺武将。

  正志得意满,突然听到侯君集谋反,李世民脸上的笑僵住了,倏然转头看向侯君集。

  侯君集听着自己战绩正高兴呢,不曾想竟被天幕抖出将来谋反的事,他吓得脸都白了,连忙跪地,“陛下,臣绝无此心。”

  这时候的侯君集还不是那个连续灭两国后飘了的侯君集,这一世没有玄武门事件,他在人才济济的贞观朝并没有那么受待见,对李世民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没有从龙之功,他建功立业的机会少了很多,加上唐初扎堆的武将,侯君集也明白自己并非无可替代。

  遂愈加惶恐,甚至赌咒发誓都用上了:“臣若有不轨之心,就让臣不得好死。”

  “起来吧,朕相信你。”李世民亲自将他扶起来,“希望你将来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侯君集脸色更白了,诚惶诚恐道:“臣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听得眼睛都直了,“他哪里来的那么多名将?”这是不是太多了点?

  给别人留点吧!!比如他。

  刘彻眼底明晃晃的羡慕,任谁看了都无法忽视,可陛下,你想要名将为什么要看我?卫青硬着头皮回道:“臣也不知道。”

  “原本朕还在得意有两个军神,李世民只有一个。可转眼,他冒出一堆名将,朕还是只有两个。”

  武将们虎背一僵,怎么他们不算人是吧?陛下,你听听你说的是人话吗?

  武将们敢怒不敢言。

  卫青头都大了,连忙道:“陛下也有不少大将,不比唐太宗差。”

  “哦?是吗?”刘彻余光扫了一眼武将们,“那他们也能一人灭一国吗?”

  武将们:“……”累了,没爱了。

  卫青:“……这个臣也做不到。”陛下,求放过。

  刘彻轻声一叹,“唉,朕要是有那么多名将,朕也可以有那么大的疆域。”

  场上鸦雀无声,只有武将内心愤愤不平:可恶,生不逢时,遇上卫青霍去病这两开挂的也就算了,还要被后世的武将碾压。

  过了一会儿,朝臣们都觉得刘彻羡慕完就没事了的时候,他突然抚掌道:“朕知道了!”

  朝臣们:“??”知道了什么?

  刘彻:“朕知道大唐的武将为什么这么多,还这么能打了。”

  霍去病下意识道:“为什么?”

  “大唐有武举。”刘彻站起身,大声宣布:“朕也要开武举。”

  这下不管武将还是文臣都皱眉了,刚要开口,就被刘彻一句话堵了回来:“若是有人反对也行,只需做到和大唐那个王玄策一样一人灭一国就行。”

  大臣们:“……”

  洪武时期

  朱元璋气得拍桌:“朕鄱阳湖大败陈友谅,灭张士诚,歼方国珍,定大明江山,难道还不如大唐那些武将?”

  朝臣都有些无语,后世杜撰的小说,圣上如此较真做什么?又不可能改过来。

  再说了,这也没法比啊,大唐都过去几百年了,如今的打仗战术未必适合大唐。

  朱樉熟练地拍马屁道:“那当然是父皇您更厉害,大唐那些武将灭的不过区区小国,怎么能和父皇您相提并论。”

  朱元璋心中暗自点头,就是,吐谷浑、高昌、百济不过是小国罢了,哪能和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比,更别说蒙古铁骑。

  大唐那会还没有火药,他把火药弄出来也算大功一件啊,怎么可能混不出头?

  【明朝的时候火器已经广泛用于战场上,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中就用到了不少火器。

  朱元璋的水师装备的火器还是很豪华的,什么火铳、大小将军筒、大小铁炮、大小□□、火箭、神机箭、火蒺藜以及燃烧性火器统统都有。

  习惯了打火战的朱元璋对于还在使用冷兵器的大唐军队,是看不上的。可惜他又不会研究火器,只能找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