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110节(1 / 2)





  争什么呢,万一陛下有病,传染他们怎么办。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摸了摸鼻子,颇有些不自在,尤其感受到大臣们时不时看过来的目光,他恼羞成怒道:“你们看朕做甚?朕又没有荤素不忌!”

  耿直的尉迟敬德脱口而出:“可是后世有传陛下和辅机的风流韵事呢,还有那么多暧昧不清的臣子。”谁知道是不是真的呢。

  长孙无忌莫名躺枪,怒道:“尉迟敬德,我和陛下清清白白,你休要胡言!”

  房谋杜断纷纷冲着尉迟恭甩刀眼:“敬德,没有根据的话可不能乱说!再说了,后世爱编排前人,明明是子虚乌有的事他们也能编排出一段大戏,连史书上没有的人都能自己创造出来,后世的话岂能尽信?”

  暧昧不清的臣子之一魏征也冷声道:“克明说得对,后世之言不可尽信。若真论起谣言,谁又能躲过?”

  尉迟敬德两手一摊:“反正没有我。”

  众人:“……”嘿,你个黑脸铜铃眼的大老粗,难怪后世不造你的谣。

  最后还是李世民出面制止了贞观群臣的唇枪舌剑,“好了好了,别闹了,继续听罢。天幕这些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大臣们瞪大眼睛:“??”什么啊!他们不脏!!

  “……”李世民:“朕是说,频繁生育对身体确实不好。”史书上的观音婢早逝可不就是生育太频繁的缘故吗,还有他母亲太穆皇后,生了四子一女,年仅四十三就去世。

  而且眠花宿柳、贪花好色之徒确实不堪啊!家有妻妾还要在外寻欢作乐,不妥不妥!

  李世民:“往后科举新加一条规矩,那些流连青楼、贪花好色,荤素不忌之徒就不要入朝为官了,免得带坏朝中风气。”

  【不小心又歪题了,来我们接着往下看。刚才说到大秦的棉花还不知道在哪个犄角疙瘩里,能不能找到还是一回事,找到了推广种植又是一回事。

  棉花很吃肥,种植不易。朱元璋当初推广棉花的时候,甚至喊出了“益种绵花,率蠲其税”的口号,什么意思呢,就是种棉花,不收税。

  在免土地税两三年就是仁政的古代,朱元璋这一做法很成功的推广了棉花,棉正式成为了继丝绸、麻布外的重要布料。

  阴嫚自然也想到了就算找到棉树,在大秦推广开,也很难将棉花用在女性必需品上的问题。因为大秦实在太缺衣少食了。

  阴嫚决定不能只发展棉花一种纺织作物,被当做累赘物的羊毛很适合利用起来。

  游牧民族养了这么多羊,羊毛被他们用来织毛毯和打毛毡,根本消耗不完,而中原人的羊毛那就是纯纯废品,连织毛毯和打毛毡都不会用到。

  因为游牧民族自己制作的织毛毯和毛毡实在太粗糙捡漏了,而且没有经过碱清洗的羊毛根本洗不干净,油腻且还带着污垢的织毛毯和毛毡说实话中原人根本看不上。

  这也是羊毛织物在古代一直没有火起来的原因。

  不像现代,羊毛经过采毛、粗梳、洗毛、精梳、染色、纺纱、合股[1]成了一团团漂亮柔软的毛线。那些毛线光红就有大红、绛红、玫红、粉红、酒红、西瓜红、珊瑚红、豆沙红……

  颜色简直比口红还花。

  毛线在现代真的被染出了花来,只有你想不到的颜色,没有染不出的颜色。用这些毛线织成的毛衣毛裤、围巾、手套、袜子、毛鞋等既好看,又保暖。

  而且穿小了的毛衣还能拆掉重新织,一点也不会浪费。

  阴嫚想到自己曾经织过的围巾,心头愈发火热。羊毛必须发展起来!她要给最最亲爱的父皇亲手织一条围巾。

  再研究一下风衣怎么织好了,穿着黑色的羊毛开衫,围着米色围巾的始皇,啊啊啊!走在潮流界的始皇,谁能顶得住。

  画下来!一定要画下来!给后世的姐妹都瞧一瞧男模始皇。】

  大秦

  秦始皇嘴角微勾,原来羊毛要用碱清洗,怪不得他让人按照纺织通史里的办法纺羊毛线没有纺成功。

  关键竟然是碱。

  他一直以为碱就是用来制造纸和做馒头的,原来还能用于清洗羊毛吗?

  看来制碱坊可以再多建几个。

  “来人,传令蒙恬让他大量收集羊毛,匈奴若是肯卖就买,若是不肯,那便抢回来。”

  阴嫚听着那么多种颜色,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天幕,想要!

  原来后世竟然有这么多种颜色,怪不得后世的画作那般绚丽多彩。

  阴嫚对这本书的期待值一下子拉满了,她现在就迫不及待地想买下这本书。

  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时期

  刘彻听到羊毛的作用,心里才稍稍好受一些,暗道:总算说了点有用的,说书就好好说书,怎么总是跑题。

  差评!

  心里吐槽顾清瑜跑题,但嘴上却大笑道:“天助我也,如今匈奴已经被打散,攻守易型,我大汉可以将匈奴当做一块肥肉了。朕还想说这块肥肉没什么用呢,天幕就给了朕这么大一个惊喜。”

  “连羊毛都如此有用,匈奴的地方也并非我们想的那般无用。从今往后,就让匈奴人为大汉牧马放羊,哈哈……”

  众大臣纷纷附和道:“陛下英明。”

  刘彻没搭理他们,当初要打匈奴死活不肯,现在打赢了发现匈奴的地盘有用知道说他英明了,早干嘛去了。

  他转头看向自己的帝国双璧,“天幕之前说得对,没有无用的地盘,只要因地制宜,无论什么地方都能繁华昌盛。仲卿、去病,等天幕卖完书,同去甘泉宫用膳,顺便谈谈接下来该打哪里。”

  说完,就让小黄门去通知卫子夫准备膳食。

  拍马屁得不到的回应的大臣们:“……”哦,合着他们不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