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历史同人)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第56节(1 / 2)





  赵光义因为太原城迟迟攻不下,觉得丢面子,又忌惮太原城的地形优势,怕再有人占领太原城割据政权, 毕竟太原城在古代有“龙城”之称。

  不少帝王都是靠着太原起家,比较知名的就有唐高祖李渊晋阳(太原别称)起兵,五代十国先后有三个政权是在太原城建立政权。

  于是在得到太原城后,赵光义下令火烧太原城,毁掉太原城表里山河的优势。不过后世人认为赵光义火烧太原城更像是泄愤, 因为当时并没有迁走城中百姓, 被烧死的百姓不计其数。

  赵光义连阻拦他的太原城都要毁掉,却留下了守城将领刘继业, 足以说明刘继业此人多有才。

  后来赵光义让刘继业改回原来的姓氏杨, 中间的继也去掉, 所以刘继业变成了杨业。】

  宋太.祖时期

  赵匡胤眼前一黑,差点就要昏过去, 还好身后的小太监机灵扶了一把。

  “赵光义!”他咬牙切齿喊着赵光义的名字, 面容狰狞, 让人毫不怀疑如果赵光义在跟前的话,可能会被掐死。

  你是脑袋被驴踢了吗?本来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还烧毁太原城,不知道太原城是一道天然防线吗?太原城距离雁门关只有几十里, 一旦雁门关被攻破,就轮到太原城了。

  本来太原城是一座易守难攻,坚不可摧的城池,你把它毁了,还怎么易守难攻?

  古来多少豪杰靠太原起家,难道他们不知道太原既是自己的龙兴之地,也是他人的龙兴之地吗?他们怎么没毁掉太原城?就你聪明?

  五十岁的赵匡胤被气得哐哐锤桌。

  晋王府

  赵光义看到突然闯进来的禁军,心头猛地一跳,但嘴上仍怒斥:“大胆,竟敢擅闯王府,该当何罪。”

  “奉官家口谕,请晋王即刻入宫觐见。”

  赵光义抬头看了眼天幕,双手紧握成拳,差一点,只差几个月,他就能走向原来的道路,登上那九五至尊的宝座,为何要冒出来坏他好事?

  为首的禁军统领见赵光义不动,又高声重复了一遍:“请晋王即刻入宫。”

  赵光义不悦地看了眼禁军统领,心里不由起疑心,来的为何不是禁军副统领或者大太监王继恩,莫非二哥知道那是他的人了?

  要是这样,进宫可就不妙了。

  “容本王换身衣服。”

  “晋王殿下,官家口谕是让您立刻、马上入宫。”

  说罢,手一挥身后的禁军将赵光义团团围住。

  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气得破口大骂,晋阳是他的老家啊!

  “毁城泄愤,实非君王之相;毁城不迁走百姓,无君王之德,朕羞与为伍。”

  长孙皇后忙安抚道,“陛下消消气,您都气成这样,太上皇还不知气成什么样呢。”那可是李渊住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这么多儿子他都没舍得把晋阳给谁当封地。

  要不是天幕出现,李渊不得不改立太子,用晋阳安抚前太子李建成,晋阳说不定还攥在李渊手里呢。

  **

  此时还在北汉刘继元手下的刘继业瞪圆眼睛,听到雁门关守将叫杨业并且是北汉降将后,他心中隐隐猜到了可能在说他。

  没想到还真是!

  突然被告知三年后北汉亡国,自己也变成降将,刘继业心中颇为复杂。

  却不想更复杂的还在后面:

  【杨业归宋前的战绩史书没怎么记载,归宋后第一次扬名是满城之战大胜后的雁门关之战。

  辽军满城战败后,辽景宗不甘心,再次发动了报复大宋的战争。这次他不打东边,他去打西边。

  辽国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冲着雁门关而去,杨业率精骑迂回至关北,与宋军主力南北夹击,杀辽将萧咄李,俘都指挥使李重诲,大获全胜。

  此战后,杨业被称为杨无敌,辽军看到写着“杨”字的旗帜就掉头跑。

  杨家将满门忠烈的故事流传千年,杨门虎将中是杨业和七个儿子上战场,最终只有一个儿子活着回来,杨业本人也战死沙场。

  杨门女将是杨业死后,他妻子佘太君继承先夫遗志,率领杨府遗孀披甲上阵,驱逐辽军……

  无论是杨门虎将还是杨门女将,里面的大反派都是潘仁美。潘仁美被塑造成一个和秦桧差不多的角色,国难当头,却公报私仇,处处陷害保家卫国的忠臣良将,致使杨业战死沙场。

  后又处处打压杨门女将,卖国求荣,是个作恶多端的大奸臣。但这都是演义,历史上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他也不是太师,而是北宋开国名将。

  杨业的死他要负一部分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历史上杨业是死在雍熙北伐的陈家谷之战,雍熙北伐就是那场赵光义想趁着辽国孤儿寡母,出兵收回燕云十六州的战役。

  在此之前北宋和辽国打仗还是胜多败少,这场战争后就是败多胜少了。这场战争中,北宋二十万大军一路溃败,折损了十万禁军。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北宋的精兵都集中于皇帝掌管的禁军,地方上如果想补充兵力得向上申请,由禁军拨人。

  所以,雍熙北伐折损的十万禁军可以说伤及了北宋的根本。导致这场战争失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在于赵光义身上,一听说辽景宗死了,继位的皇帝才十二岁,由三十多岁的萧太后掌权,就急哄哄开团。

  开团就开团吧,团长也没选好,败了之后又想挽尊把已经打下来的云、应、寰、朔四州的百姓迁走,好让自己看起来虽败犹荣一点。

  结果一败再败,连杨业都折在这场战争里。

  杨业是怎么死的呢,被监军王侁扣了一顶不出战是想叛变造反的帽子,当时的情形确实不适合出战,杨业作为副将已经把战争局势分析透彻了。

  但王侁不听,执意让杨业出战,不出战就是叛变造反,当时的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也持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