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1节(1 / 2)





  她默不作声走近讲台,接上电源,打开投影设备。

  投影幕布缓缓降下。学生们在混乱中,好奇地朝上面看了两眼。

  然后佟彤连接自己的手机,播放了一个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纪录片。

  “自公元1405年始,大明帝国皇帝朱棣派郑和率领两百多艘船只组成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的最伟大的壮举……”

  “实习班主任”放了个课件,一开始根本没人注意看。

  但随着“课件”的内容慢慢展开,学生们都发现那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一段历史。慢慢的,会议室里的噪音减弱了,大家先后收了声,玩手机的也没心思打boss了,一个个抬起头,专注地看着纪录片里的画面。

  瓷器们一睡几百年,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了肤浅的了解,然而还是头一次看到自己出生长大的那个时代,在后世中是如何被评价的。

  很快,会议室里响起了窃窃私语。

  “这个船是模型吧……当时咱们的旗舰比这气派多了!”

  “这个采访的是什么人,怎么对燕王朱棣了解得比我们那时候的人还透彻?”

  “快看快看,郑和郑大人被人立庙祭拜……”

  ----------------------

  由于纪录片的内容和瓷器们的背景完全契合,没过多久,所有瓷器都“专心听讲”,心情随着纪录片的进度而起伏澎湃。

  看佟彤这个“班主任”的眼神也逐渐变得友好起来。

  忽然有人叫道:“快看快看,我们!”

  复原画面里,一个非洲国王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个青花瓷碗,好像在看外星人的杰作;旁边一群王族欢喜赞叹。几个明朝官员在背景里颔首微笑。

  瓷器们个个昂首挺胸,嘻嘻哈哈地点评:“还原度真不错!”

  可这个画面也就是一闪而过。大家伸长了脖子,没有等到更深入的关于他们的介绍。

  纪录片播放到接近末尾,开始总结:

  “郑和下西洋,使明王朝在东南亚全面建立威信,拓展了朝贡体系,加强了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当时中国人对外界的了解……另外还开拓了海外贸易,通过和外国交换丝绸、茶叶、瓷器、香料……”

  瓷器们听到最后,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这个纪录片太差劲了!就给了我们一个镜头!”

  “就是!我们明明是国礼!那些番王都恨不得对我们顶礼膜拜!”

  “为什么瓷器不放在第一位!”

  ……

  佟彤咳嗽一声。

  有纪录片打底,众瓷器不约而同地住了声音。

  “这纪录片说得很全面。”她这下终于说话有人听,“诸位虽然工艺精湛,遥赴万里,但在‘郑和下西洋’这幕大剧当中,也不过担任了一个小小的角色。大家关起门来自己嘚瑟嘚瑟就行了,我个人友情建议,千万别在人间瞎显摆,否则平白遭人笑话。”

  瓷器们不知天高地厚,又刚刚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民间瓷器文化博物馆”落脚,看到的都是平凡庸常的同伴,自然而然地生出“唯我独尊”的心态。

  佟彤知道,不给他们泼点冷水,这帮小宝贝儿们才不会服她管呢。

  文物并不代表天然正确。很多文物只是空长了岁数,并没有天分去客串史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瓷器们头一次从人类口中得知,自己竟然没有那么重要,都不太服气。

  卷毛小男生重新拿起手机登录游戏,一边嘟囔:“我们的工艺都是当时顶尖的,郑大人气你精挑细选,就是为了让我们代表华夏当时的最先进生产力……”

  另外几人附和:“整个博物馆都找不出几个能跟我们匹敌的瓷器。佟姑娘,你对前辈还是要尊重点儿……”

  佟彤耸耸肩,并不接话,而是抬头往后一看,招招手。

  “来来,过来嘛。”

  趁着大伙看纪录片的时候,会议室尽头不知何时,坐了一个陌生人。

  众瓷器当时都伸长了脖子看纪录片,居然没注意到她的进入。

  她听到佟彤的招呼,款款站起来。

  整个会议室似乎都亮了。

  那是个冰肌玉骨的美人,天青色的衣裳贴合在雪白的肌肤上。

  她眉目如画,骨骼精致,周身似乎笼着一道淡淡云烟。

  “美人”的标准因人而异,但任谁见了她,心中都会跳出“美人”两个字。

  佟彤笑逐颜开:“葆光姑娘,这边请。”

  屋里鸦雀无声,一群“高中生”全都屏住呼吸,脖子都不敢动,只有眼珠子跟着她的背影走。

  玛丽苏小说里,慕容·冰晶蝶灵·q·雪雅紫梦殇转到新的学校,同学们对她的美貌惊叹到失语,也无非是这样了。

  不管男生女生,都偷偷打量这个绝世美人,油然生出自惭形秽的感觉。

  葆光轻启朱唇,淡淡地对佟彤说:“你叫我来,就是为了看这个记录片?——嗯,做得不错,很用心。”

  葆光是昨天刚到的北京。佟彤心眼活分,看到那个“妈祖参加两岸文化交流”的新闻之后,就暗自打听搜索,发现台湾方面也会送几尊妈祖像来大陆,用飞机空运。

  她便告诉身处台北故宫的雪晴和葆光:“你们又有机会过来玩啦!只要妈祖像肯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