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独生女第187节(2 / 2)


  头一个节目自然是文工团的节目,按照惯例头一个节目还是得是台柱子的节目。

  所以音乐一响起来,胡玲玲就一身轻薄的舞蹈服装上去了。

  胡玲玲当文艺兵六七年,头两年的时候过的嘴难熬,要学各种技能。而从前年开始她便是文工团的台柱子,从此各种表演都是主角了。

  她一身轻盈,踩着鼓点听着隐约翩翩起舞,像一只绝美的精灵,在林间翩翩起舞。

  只有这时候,胡玲玲是全身放松也充满自信的。

  这样的她也让她看起来格外的有魅力。

  等胡玲玲下场的时候赵夏意忍不住带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后面有男高音唱歌,也有部队大合唱,也有新拍的话剧。

  到了十点半的时候,主持人开始讲述军嫂的不容易,然后说了奖励军嫂的事情。

  之前家属院管理委员为就调查挑选有代表性的军嫂,但之前一直保密,直到这时候大家才能确定是谁。

  所以从挑选开始到现在,整个家属院的婆媳关系都迈上了新台阶,吵架的少了,打架的更少了。

  大家都在猜测自己会不会是优秀军嫂。

  赵夏意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凳子上看着台上的主持人再读名字。

  每读一个,就有对应的军嫂站起来,然后在众人的欢呼中走上台去。

  “服装厂一车间女工,一营三连连长爱人罗红娟同志……”

  话一落,罗红娟自己都不敢相信了,捂着脸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夏意却觉得她对得住这个称号,忙伸手拽了她一下,“罗大姐,快去啊。”

  罗红娟这人嘴巴很能说,但心软,和婆婆孙老婆子当了那么多年的婆媳据说没拌过嘴,当年孙老婆子在老家跟着老大过日子,但老大两口子不是东西。所以罗红娟自己跨省回去将老太太给接来了。

  这些都是曹慧兰当初从孙老太太那儿听来的,赵夏意觉得她当之无愧。

  而每个军嫂都有相应的评语,而罗红娟的评语也非常的公正。

  最令赵夏意想不到的是,她们服装厂竟然入选了五人。鞋厂才两人,另外三个人,有在后勤处帮忙喂猪的一个嫂子,也有家属院并没有参与工作却在家伺候瘫痪婆婆的嫂子。

  不管是哪一个都有对应的评语,也几乎没人不服气。

  但鞋厂几个领导就更郁闷了。

  十名优秀军嫂拿着证书,然后提着一个帆布袋子,里头装的是部队给她们的奖励,虽然东西不算太多,但这是部队对她们的肯定。

  这是历史上头一次了。

  罗红娟等人一下来就被同车间的人围住了,但因为想到书记说过,不能大声喧哗,所以都激动的看着她们,隐忍着好奇的心情继续看节目。

  后头还是文工团和部队士兵的节目穿插表演,一直到十一点,文工团和部队的节目结束了,也正式到了服装厂和鞋厂准备的节目阶段了。

  最先上场的是服装厂的季亚兰,抱着从文工团借来的琵琶叮叮当当的弹了几下,上去后给所有人鞠了一躬,然后音乐响起来时便弹了起来。

  赵夏意不懂隐约,就觉得叮叮咚咚的挺好听的。

  文工团便有人撇嘴,“弹的也不怎么好啊,也好意思占用时间。”

  胡玲玲正在换衣服,闻言看了对方一眼,“她们又不是专业的,如果给她咱们这么长时间的练习她能练习不好吗?在我看来业余能弹成这样非常不错了。”

  说话的女团员撇了撇嘴不说话了,胡玲玲换了衣服也跑出去看节目去了。

  她一走,刚才那女团员便吐槽道,“就她什么都懂。”

  除了与她交好的姑娘附和几下谁也没说话。

  人家又不是专业弹琵琶的,的确不用要求太高了。

  但大多数观众是跟赵夏意一样,都是没有音乐细胞的人,看见季亚兰抱着琵琶上去,就已经觉得季亚兰很厉害了。

  平时跟季亚兰有点小矛盾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季亚兰厉害,换她们上去估计唢呐都不会吹。

  而在季亚兰之后,是鞋厂的节目,鞋厂上去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媳妇,唱歌的。

  然后开口后赵夏意直接捂住了耳朵。

  哪来的妖孽,还不速速退下。

  第134章

  有人唱歌要钱,有人唱歌要命。有的人唱歌优美热情饱满,让听的人享受音乐,有的人一开口就让人觉得崩溃。

  而此时台上的小媳妇才开口唱了两句,赵夏意就捂着耳朵想跑路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赵夏意都奇怪了,鞋厂就这么不重视元旦活动吗?她就不信那么大的鞋厂找不出几个会唱歌的人来。

  哪怕唱的一般,好歹别这么辣耳朵啊。

  就台上这位,知道的是在唱歌,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扯着嗓子喊呢。

  赵夏意捂着耳朵看向鞋厂几位领导。

  鞋厂书记和厂长脸色非常难看,听听自家厂子人唱的,和人前头根本没法比。

  鞋厂书记脸色不好道,“这是林娜的儿媳妇吧?”